集团新闻 媒体聚焦

新民晚报丨张园东区开启大规模地下空间施工 涵盖商业、停车、轨交换乘等多种功能

2024-11-04


新民晚报讯(记者 裘颖琼)备受关注的张园东区二期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大规模地下空间施工。记者获悉,开发建成后的地下空间将涵盖商业、停车、轨交换乘等多种功能,为闹市区提供百余个停车位,实现整个街区地上、地下空间的贯通及与周边高楼、商场、街区的互联互通,切实提升历史风貌区核心功能,赋予百年“海上第一名园”新生。
    位于南京西路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张园,始建于1882年,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28条弄堂、170余栋、20余种不同风格的建筑,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种类最多的石库门建筑群,拥有大量历史建筑和文保建筑,曾有“海上第一名园”的美誉。
    历经4年改造修缮,项目一期完工,张园西区自2022年11月开业以来,日均客流保持在3万人次,峰值客流达8万人次,成为国际知名奢侈品牌“首店”“首秀”“首发”的首选之地,也是上海市民、全国游客、外国友人打卡、逛街、聚会的好去处。
    目前,与张园西区一墙之隔的东区正在进行修缮保护,预计最快将在2026年底呈现。之所以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要在这个区域的下方来开发地下空间,用作地下车库、地铁换乘等。
2023年9月,张园东区启动了最大规模的组团式平移项目。截至目前,9栋文保建筑已按预定路线“走”到其中间址位置,待相应区域施工完成后,再按原路线“走”回原地。如此的“辗转腾挪”,就是为了腾出施工空间去进行地下空间的建设。
    为了实现文保建筑地下空间的开发需求,项目工程师们勘察了张园项目场地内的每个角落,为所有建筑3D量体裁衣。上海建工二建集团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章谊说,工程师们根据室内施工可操作的限制高度、门洞宽度及设计桩位尺寸,研发出了专为张园项目定制的小型“建筑机器人”,如高度仅3.03米的自行走低净空钻孔灌注桩桩机,在保证屋体结构不受损的基础上,把原本无法打下的桩在“方寸之间”打入地下。未来,还将会有一大批“建筑机器人”参与到张园的城市更新建设中,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建造。

 

在张园东区建设完成后,东西联动的张园才是真正的焕新全貌。上海静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时筠仑表示,从张园的整体规模来看,目前投入运营的面积只有1/3。预计最快在2026年底,整个张园东区也会投入运营。“张园东区地上建筑仍保留了将近3万多平方米的历史建筑,以及一些新建建筑,包括美术馆、演艺中心、酒店等。”
    张园东区更与众不同的是,还有地下空间的开发。“一共有地下三层,8万平方米,地下三层主要解决轨交换乘和停车功能,可以提供500余个地下车位。地下一层、二层是商业和公共服务配套。”时筠仑说。

    据悉,未来张园的业态分布将以“东静西闹、沉浸无界”为核心框架,利用其街区的天然优势,开展多元混合、立体纵贯的综合性规划,形成茂名北路准步行街及地下空间贯通的立体街区,有效提升街区慢行系统品质。


今天上午,上海建工二建集团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正式在张园保护更新项目揭牌亮相。记者获悉,该公司依托上海建工中央研究院与上海建工二建集团的专家资源优势,联合政府、协会、建设、施工、设计、专业单位等多方开展前瞻性强、专业度高的城市更新创新业务研究,聚焦城市更新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城市更新策划与咨询、旧城改造与复兴、产业融合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