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媒体聚焦

文汇报丨重拾记忆、焕发新生,名人苑城市更新项目打造社区新家园

2024-06-20

以“重拾记忆、焕发新生”为主题的名人苑城市更新项目正在进行中,作为公园与城市街区“无界融合”的代表,名人苑公园有望在今年三季度试运营,满足市民见绿、近绿、亲绿、享绿的需要,让“城市绿心”的公共价值充分彰显。
    上海名人苑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强介绍,名人苑城市更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商业、办公、公寓式酒店、行政服务、公共休闲娱乐、便民服务、文化建设为一体的综合型多功能社区家园,为金杨社区群众带来大幅度生活品质的提升。


   

 公园将拆墙透绿、焕新开放
    2022年底开工建设的名人苑城市更新项目位于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社区,西靠陆家嘴主中心,东邻金桥自贸区、联洋碧云国际社区,总用地面积约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1万平方米。
    项目总体规划原则可以概括为“追新逐绿”。陶强进一步说,在保证绿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公园开放长度、沿街开口数量,加大公园的开放性。通过改造提升手段,解决交通、绿地、水系、功能等原有问题。同时,充分利用场地建设用地,基于原有土地性质,新建5A级办公写字楼、公寓式酒店、商业配套、文化生活广场等,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建设成为功能多样化的城市综合体。


    走在公园里,孔夫子、张衡、伽利略、托尔斯泰、贝多芬等10座中外名人雕塑栩栩如生,间隔在曲径通幽的石板路上,这也是名人苑得名原因,并在20余年开放过程中,塑造了自身的文化特色。
    城市更新让岁月的风情和现代的水泥中,努力长出新的面貌。名人雕塑“修旧如旧”,足以勾起老游客的往昔情怀,记录深远的日月青春。
    另外,对于公园内的湖泊水体,建设者拼出技术活。上海建工二建集团名人苑城市更新项目经理李伟带领项目团队着眼于空间提升、品质提升、功能提升。比如,引入水生态修复系统,将原有水环境人为构建成具备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水体微生物的“活水系统”,换来清如许的生态湖景,并成为公园服务设施生活、消防用水来源。
    目前,公园整体已实现绿地公共功能的重新注入并进行开放调试,建设者团队依然忙不思歇,为随后的公园运行打造云上智慧运行平台,实现从施工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智慧建造”显用武之地,机器人矩阵集结
    从实施角度来讲,该项目既有老旧建筑的改造修缮,也有多幢钢结构新建建筑,同时兼公园整体提升,这对项目团队的综合管理与跨专业实施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
    挑战面前,往往也是新装备、新理念的“练兵场”,彰显“智造”力量。材料智能运输平台、履带式实测实量机器人、混凝土整平、抹平机器人、视觉采集巡检小车、AI播报巡检机器人、腻子喷涂机器人、乳胶漆喷涂机器人等工具化智能设备在不同分区地块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服务工程建设。


   

最吸引人注目的是上海建工二建集团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智能检测监管关键技术与示范》研制的国内首款智能高压淋水机器人。李伟介绍,这款机器人利用智能设备、智能物联等技术模拟台风暴雨,经由后台操控10毫秒即可完成各种指令,实现智能、高压、高效淋水试验,只需要3个人配合便可完成淋水检测。
    眼下,梅雨天来临,项目团队考虑到钢结构建筑可能会遇到的屋面防渗漏考验,通过结合过往经验和作法,为名人苑的多幢钢构屋体准备了两件防渗漏“法宝”,新型MS防水涂料代替常规改性沥青卷材和新型预制构件外墙接缝使用的双层防水节点,从施工源头预先完成堵漏措施。
    在安全防护、智慧运维方面,项目团队运用建筑高支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空气质量智能监测系统、智能感应语音提示系统、AI天眼数字指挥平台等“数字监管”手段,实现安全数据的集成化、可视化、简易化管理,提升项目施工和管理效率,织密事故预防保护网。其中由职工自主发明创造的便携式接火伞因其常规耐高温200℃、瞬间耐高温可达1250℃的优秀性能,目前已试点推广。